監督之聲 (三):裸者衣之,囚者慰之

這個月,我們仔細思量兩個行哀矜,兩哀矜探討不同類別的困乏:一者是缺乏衣物的窮困,另一者是失去自由的貧乏。

這個月,我們仔細思量兩個行哀矜,兩哀矜探討不同類別的困乏:一者是缺乏衣物的窮困,另一者是失去自由的貧乏。

「裸者衣之」並非只是對於露宿街頭者給予庇護,同等重要地,也是幫助一個人維持他的尊嚴。人類的衣著,使每一位男人和女人可以舒適地展現在他人面前,人們的衣著也經常是基督徒內在典雅的呈現。

我們默想受難的耶穌,很明顯祂遭受人們不公不義的對待。在祂被釘十字架的幾個小時中,除了祂的母親和少數幾個人以外,沒有人,沒有一個人,願意對祂做出慈悲的表示。他們連祂的衣服都撕裂了,成為士兵們拈鬮之標的。當耶穌邀請我們為裸者蓋上衣物時,祂早已知道就連這樣的慈悲之舉,人們都不會帶給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赤裸,反映出我們眾人如何缺乏慈悲之心,反映出我們對於愛的缺陷,反映出我們的罪過和自私自利所造成的冷酷無情。

對於我們祖先在哥耳哥達沒有實行的作為,現今協同我們的兄弟姐妹們和全人類,我們仍然可以稍加修復。即使是在富裕的社會中,沒有物質資源可使用的人仍為數不少,他們既無法取得適當的衣物,又無法正常著裝。慈悲禧年提供我們另一個機會去「打開我們的雙眼望向世上的窮困」,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發現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對於已存在的慈善機構,或者未來我們可以發起的組織,我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協助-用我們的時間和我們的金錢-,來供應得體的衣物給需要者。

同時,若一個社會已經讓流行變為負擔,有時候還讓人們變成奴隸,這也能成為一個機會將一些金錢分出來,捐助給慈善工作。這些錢可從我們心血來潮想買衣服的時機節省下來,或者來自我們更加照顧自身的衣物。同樣,我們也能以簡單和得體的穿著打扮,致力於呈現好榜樣。

當我們抱持愛徳、尊敬和耐心幫忙好些因為缺乏正確觀念和培育,而在穿著方式上降低自身尊嚴的人,我們也是在履行哀矜。父母對子女,以及任何人對其朋友們皆有一項尤其重要的教育責任-鼓勵他人不要隨從不正當的流行或是有問題的嗜好潮流。我們每一個人都天主的子女,而穿著的方式也構成我們對於自我尊嚴認知的一部分。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由衣物、服飾所遮蓋的身體是由靈魂所主導,這靈魂是其重要處,而這身體也是為了將來光榮的復活。

另一個明確的哀矜是前往探望被囚禁者。再一次我們看耶穌:大地的君王於受難的前一天晚上被拘捕。這是耶穌多麼痛苦的時刻!他們囚禁耶穌,奪取祂的自由,另一方面還等待著一個審判局以及絕對不正義、不公平的判刑。弔詭的是,在一個絕對自由的情況下,那位被眾人輕蔑的「囚犯(原文用大寫標出來)」,正在救我們脫離罪惡,而且他並不拒絕這樣的服務,因為他是天主子,是全人類的兄弟。

被剝奪自由的人,需要在希望中重振力量。因此,在許多場合中,教宗們,包括現任的教宗方濟各,曾前往探訪被囚禁者,給予他們鼓勵的話語,邀請他們善用他們生命中的這段時間來開放自己給天主。教宗方濟各在玻利維亞的一座牢獄說過:「當耶穌進入一個人的生命,這個人就不再停滯於從前的生活,而是協同另一個希望,開始以另一種方式面對此時此刻。他開始以另以種眼光看待他自己,面對他的現實。他不會停留在已經發生的事,反倒能夠哭泣,從而獲得力量重新再開始。」

探望被囚禁者,或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即是服務社會中被擱置一旁的人。在這課題上努力和協助的人們能夠實踐多麼美麗的工作!尤其是探訪那些因宗教因素受牢獄之災者,這些人在現今社會屢見不鮮。

讓我們也思考一些被囚禁者,他們並非被關在水泥牆圍成的監牢,而是在另一種由酒癮、色情、毒品、或其他惡習所產生的柵欄裡,這些惡習束縛著他們的靈魂而使其沉溺於地獄。

讓我們也帶給所有這些人我們的陪伴、我們的同情、我們的建議,尤其,我們的祈禱。我們可以提醒他們天主並不會讓任何人失落,祂不會放棄祂任何一個孩子。對所有人,祂給予新的機會,不斷地,直到我們生命最後一刻。

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聖施禮華有時候會到馬德里的模範監獄。那裡住了好幾位他給予靈修指導的年輕人,他們僅因政治動機而被關進監牢。在那個人們攻擊神職人員的時代,他仍穿著神父的長袍,幫助他們祈禱和勉勵他們利用時間學習語言和複習教理。甚至,在這項愛徳的工作上,聖施禮華鼓勵他們和帶有不同想法的獄友-反基督徒者-,一起踢足球,好能讓這由運動而醞釀出來的友情,進而帶來相互的尊重。

聖施禮華知道這些監牢,無論是實體的或是心靈上的,皆可成為和基督相遇的地方,他們都是深具意義的皈依處所。因此,他鼓勵主業團的團員們不斷地以基督徒精神和手足情誼實踐這項工作。如果基督徒們能夠傳遞天主慈悲的芬芳到這些地方,很多被囚禁者將會體驗到真理的自由:意識到自己是天父的孩子,而因此無條件地被愛,也圍繞在我們的母親,童貞聖母的庇佑之下。